中国o2o是怎样的一条创业之路?
最近朋友圈被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刷屏,这位教授的文字如下:
“ 中国受过极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们,聚集在被称为“创业导师”的中年男人们周围,一起彻夜不休地燃烧生命,只为了在一轮又一轮如何送菜送饭、洗车洗脚、美甲美容、搭讪艳遇、借高利贷、联结窗帘和电冰箱的挑战赛中搏出更好的名次,然后击鼓传花,快速传给下一棒……大西洋和太平洋彼岸很多巨头公司的创始人,他们在骨子里并不是商人,而是geek。热衷于创造新奇的事物,热衷于解决难题,热衷于在某个极细分的产品上把质量和性能或功能做到极致,这是geek的天性……科技,在这一刻,非常残忍地拉开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。----长江商学院廖建文教授”
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装逼文。
如果说十年前,你会被这种观点忽悠,很正常,今时今日,还持有这种观点,只能说,这位教授实在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略显无知。
美国互联网巨头将创新的矛头聚焦于“新奇事物”,确实值得赞赏。但趋势的背后,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么天赋的极客基因,只不过是传统行业发展太完善了,缺乏改造的商业机会罢了。须知,创新的成本和失败风险是非常高的,比如谷歌投资X实验室,几年下来,项目一堆,但是成功的几乎没有。比如谷歌眼镜、机器人项目、32亿美元买回来的Nest、快递无人机、高空气球WIFI,都已经宣告失败。
任何投资者,都会更偏好低风险、高成功率的项目。比如中国市场热衷的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,显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商业机会,我不相信美国的极客们如果有这样的商业机会摆在眼前会无动于衷。事实上,美国的类似创业项目也很多,只不过在规模上达不到中国的热度罢了。
至于说中国的O2O创业没有创新,更是典型的门外汉臆测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现在的外卖O2O,已经出现了“共享式”的送餐员,一个片区的餐厅或者订单,交由第三方的外卖平台统一来安排送餐,在互联网数据的支持下,路线安排更合理,时间更短,外卖效率显然更高。
在历史上,很多后起国家对先进国家的科技超越,往往就是发生在这种“传统行业落后,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”之上的。
比如说英国的工业革命。早期的英国,作为一个落后的纺织业国家,没有中国那么强大的丝织业,也没有欧洲大陆的羊毛纺织业竞争力强,正是因为传统行业太孱弱,没有旧势力和行会的束缚,才使得棉纺织业得以兴起。棉织业对织机的技术改良,以及动力需求,又进一步促进了蒸汽机的改良,一环扣一环的渐进式创新,最终促成了工业革命的爆发。很显然,在这个过程中,蒸汽机的发明并不是极客的闭门造车,而是对社会商业需求的不断满足。
以上扯这么多,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:传统行业的改造,和极客式的创新,都是创新的一种可行路径,彼此之间并无优劣之分,无论前者,还是后者,都有可能诞生伟大的科技进步。硬要褒一个,贬一个,站在道德高地之上,强行装逼,就实在很LOW了。
例如英国的棉纺织业,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呢?——英国受过极良好教育的女性们,聚集在被称为“资本家”的中年男人们周围,一起彻夜不休地燃烧生命,只为了在一轮又一轮如何麻利的纺纱挑战赛中搏出更好的名次,然后击鼓传花,快速纺出下一件……远东文明古国的丝织工坊的经营者们,他们在骨子里并不是商人,而是艺术家。热衷于创造瑰丽的事物,热衷于在某件极华贵的服饰上把质感和花纹做到极致,这是艺术家的天性……品质,在这一刻,非常残忍地拉开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。
道德批判,谁不会,但说到这里,也仅仅是观点之争,算不上打脸。
之所以写下这篇文字,是由于好奇,我很想知道,一个长江商学院的教授(事实上是副院长),怎么会写出这么低智商的文字。于是我搜索了一下这位教授发表过的文章,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篇,叫做《廖建文:未来会火的创业模式》。
里面提到——
“目前,大家似乎比较关注纯粹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,而这种纯粹的互联网行业其实面临很大的运营挑战。
未来五年,如何将传统行业嫁接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才是大趋势。
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,衣食住行、生老病死是最容易、最有价值用移动互联网来解决的领域。O2O模式就是个典型。比如易到用车,用互联网改变出行方式,利用第三方剩余运力打造了一个调配系统,使得用户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都能够了解周围有哪个商务车是空闲的,这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。”
咦,似乎画风突然变了?
再看另一篇《廖建文:连接、生态与颠覆》
里面提到——
“磁盘驱动器的发展趋势是从大到小,是因为“大”的性能不好、创新不够吗?错!是因为创新太多,越创新死得越惨!如何解释?
创新太快,以致于超过了用户的需要,即功能过剩,给后来者留下了机会。”
呵呵,原来廖教授也不赞成极客式的过度创新的呢。
共享经济是什么呢?无非就是中国O2O概念的美国式版本而已,讲的都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,美国有uber,中国有滴滴,美国有GrubHub,中国有饿了么,美国有Lending Club,中国有陆金所,美国有发黄消息的snapchat,中国有玩艳遇的陌陌……
——我就不明白了,既然中美的创业者们都在干着同一件事情,怎么美国就是伟大,中国就是击鼓传花了呢?